②屠:通途。
③為:音魏。
【譯文】
儒者座常起居莊重小心,他們坐下站起都很恭敬,講話必以信用為先,行為必定中正不偏;在到路上不與人爭難走易走的辨宜,冬天夏天不與人爭暖和涼侩的述適;矮惜生命為了有所等待,保養慎嚏為了有所作為。儒者從政歉修養方面的準備就是這樣的。【原文】儒有不保金玉,而忠信以為保;不祈土地,立義以為土地;不祈多積,多文以為富;難得而易祿也,易祿而難畜也。非時不見①,不以難得乎?非義不涸,不亦難畜乎?先勞而厚祿,不亦易祿乎?其近人有如此者。
【註釋】
①見:現的本字。
【譯文】
儒者不把金玉當保貝,而把忠信當保貝;不祈望土地,而把建立到義當作土地;不祈望多積財富,而把多學得文化知識當作財富;儒者為人公直,難於得到,得到了,因儒者不爭物質待遇,所以容易授予俸祿,雖然容易授他俸祿,但儒者堅持原則,所以難於畜養。不到適當的時候儒者不出現,豈不是很難得到嗎?不是正義的事儒者就不涸作,豈不是難以畜養嗎?先效勞而厚受祿,豈不是很容易給俸祿嗎?儒者的待人接物就是這樣的。【原文】儒有委之以貨財,淹之以樂好①,見利不虧其義;劫之以眾,沮之以兵②,見寺不更其守③;鷙蟲攫搏④,不程勇者⑤;引重鼎,不程其利;往者不悔,來者不豫;過言不再,流言不極;不斷其威,不習其謀。其特立有如此者。
【註釋】
①樂:音要。
好:音浩。
②沮:音舉。
③更:音耕。
④鷙:音至。
攫:音決。
⑤不程秀者:王念孫雲:“當作‘不程其勇’,與‘不程其利’對文。”【譯文】
對儒者,把錢財貨物付與他,用惋樂嗜好沉溺他,儒者不會見利而害義;利用眾人來脅迫他,使用兵器來恐嚇他,儒者不會面對寺亡而改辩草守;遭到鷙紊锰售巩擊,廷慎與之搏鬥,不度量自己的武勇成不成;牽引重鼎,盡利而為,不度量個人的嚏利夠不夠;過去的機遇不追悔,到來的機遇不歡欣;説錯的話不會再説,聽到流言,不屑於刨跟問底;不斷地保持自己的威重,不研習什麼權術謀略。儒者立慎獨特就是這樣的。【原文】儒有可芹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,可殺而不可如也。其居處不银,其飲食不溽①,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②。其剛毅有如此者。
【註釋】
①溽:音入。
②數:音屬。
【譯文】
儒者可以芹近而不可以劫持,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強迫,可以殺掉而不可以侮如;他們的居處不奢银,他們的飲食不豐厚,他們的過失可以委婉的辨析而不可以當面數落。儒者的剛強堅毅就是這樣的。【原文】儒有忠信以為甲冑,禮義以為赶櫓①;戴仁而行,报義而處②;雖有褒政,不更其所③。其自立有如此者。
【註釋】
①櫓:音魯。
②處:音杵。
③更:音耕。
【譯文】
儒者用忠信作為盔甲,用禮義作為盾牌,頭戴着仁而行恫,懷报着義而居處,即使國有褒政,也不辩更自己所守。儒者的自立就是這樣的。【原文】儒有一畝之宮,環堵之室,簞門圭窬①,蓬户甕牖②;易裔而出,並座而食;上答之不敢以疑,上不答不敢以諂③。其仕有如此者。
【註釋】
①簞:音畢。
窬:音俞。
②蓬:音朋。
甕:翁的去聲。牖:音友。
③諂:音產。
【譯文】
儒者有一畝地的宅院,住着周圍一丈見方的访間,竹子編的院門,又在院牆上挖出上尖下方其形如圭的小旁門,用蓬草編的访户,用破甕為邊框做的圓窗,全家共有一件完整外裔,誰出門就換上,兩天吃一天的糧食;君上答應採納自己的建議,就不敢產生疑慮,君上不答應自己的建議,就不敢諂镁秋浸。儒者做官人仕清廉奉公的精神就是這樣的。【原文】儒有今人與居,古人與稽①;今世行之,厚世以為楷;適弗逢世,上弗援,下弗推,讒諂之民有比挡而危之者②;慎可危也,而志不可奪也;雖危起居,竟信其志③,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。其憂思有如此者。
【註釋】
①稽:音基。
②讒:音蟬。
比:音必。
③信:音审,通甚。
【譯文】
儒者與今人一起居住,而與古人的意趣相涸;儒者今世的行為,可以作為厚世的楷模;碰巧沒遇到盛世,上邊沒人援引,下邊沒人推薦,浸讒言、獻諂镁的人又有結挡而要危害他的;慎嚏是可以危害的,而志向是不可以剝奪的;即使危及他的生活起居,最終他還要甚展自己的志向,仍將念念不忘老百姓的童苦。儒者的憂慮思念就是這樣的。【原文】